危险化学品培训PPT课件下载

出处:老师板报网 时间:2023-08-06

危险化学品培训PPT课件下载1

危险化学品培训PPT课件下载2

危险化学品培训PPT课件下载3

危险化学品培训PPT课件下载4

危险化学品培训PPT课件下载5

危险化学品培训PPT课件下载6

危险化学品培训PPT课件下载7

危险化学品培训PPT课件下载8

危险化学品培训PPT课件下载9

危险化学品培训PPT课件下载10

《危险化学品培训PPT课件下载》是由用户上传到老师板报网,本为文库资料,大小为588 KB,总共有50页,格式为ppt。授权方式为VIP用户下载,成为老师板报网VIP用户马上下载此课件。文件完整,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 文库资料
  • 50页
  • 588 KB
  • VIP模板
  • ppt
  • 数字产品不支持退货
危险化学品培训安环部一、危险化学品总论二、浓硫酸与酒精特性及应急处理方法三、防火与防爆四、职业危害及主要控制措施五、安全防护六、化学品事故的应急处理七、危险废弃物处理 第一节:危险化学品总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于2002年1月9日国务、院第52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2年3月15日起施行。其中第一章第四条规定:危险化学品单位从事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活动的人员,必须接受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知识、专业技术、职业卫生防护和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作业。1、危险化学品相关法律法规国家安监局颁布的《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共七类,1900余种化学品:第一类爆炸品约78种(如:火药、炸药、烟花爆竹);第二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169种(如:氢[压缩的]、氧[压缩的]、氯[液化的]、氨[液化的])第三类易燃液体398种(如:汽油、酒精、松香水)第四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210种(如:硫磺、黄磷、镁铝粉)第五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205种(如:过氧化氢、氯酸钾、漂白粉)第六类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593种(如:氰化钠、三氧化二砷、马拉硫磷)第七类腐蚀品256种(如:浓硫酸、浓盐酸、浓硝酸和氢氧化钠)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在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物处置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毁而需要特别防护的化学品。2、危险化学品的定义:①爆炸品②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③易燃液体④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⑤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⑥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⑦放射性物品⑧腐蚀品3、危险化学品分类:4、危险化学品标签:硫酸、片碱(腐蚀性)油漆、松香(易燃品)氧气瓶、煤气瓶、氩气瓶(压缩气体)4、本单位危化品第二节:常见危化品特性及应急处理方法片碱性状是白色半透明片状固体,片碱是基本化工原料,广泛用于造纸、合成洗涤及肥皂、粘胶纤维、人造丝及绵织品等轻纺工业方面,农药、染料、橡胶和化学工业方面、石油钻探,精炼石油油脂和提炼焦油的石油工业,以及国防工业、机械工业、木材加工、冶金工业,医药工业及城市建设等方面。还用于制造化学品、纸张、肥皂和洗涤剂、人造丝和玻璃纸,加工铝矾土制氧化铝,还用于纺织品的丝光处,水处理等。片碱(氢氧化钠)具有极强腐蚀性,其溶液或粉尘溅到皮肤上,尤其是溅到粘膜,可产生软痂,并能渗入深层组织。灼伤后留有瘢痕。溅入眼内,不仅损伤角膜,而且可使眼睛深部组织损伤。如不慎溅到皮肤上立即用清水冲洗10min;如溅入眼内,应立即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15min,然后再点入2%奴佛卡因。严重者速送医院治疗。空气中烧碱粉尘最高容许浓度为0.5mg/m3。操作人员工作时必须穿戴工作服、口罩、防护眼镜、橡皮手套、橡皮围裙、长统胶靴等劳保用品。应涂以中性和疏水软膏于皮肤上。生产车间应通风良好。毒性防护片碱在水处理行业中被广泛当成中和剂使用,在化工行业中广泛用于各种钠盐制造、肥皂、造纸、棉织品、丝、粘胶纤维、橡胶制品的再生、金属清洗、电镀、漂白等。片碱具有强腐蚀性,对于片碱的安全防护有着特殊的要求。对片碱操作的工人是最容易受到片碱危害的人群,要求这些员工在上岗之前要穿着防护服,戴防护工作,并且要求公司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片碱在生产过程中容易泄漏,对于片碱泄漏要采用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酸碱服。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塑料布覆盖泄漏物,减少飞散。勿使水进入包装容器内。用洁净的铲子收集泄漏物,置于干净、干燥、盖子较松的容器中,将容器移离泄漏区。应急措施硫酸(HSO₂₄)浓硫酸:俗称坏水,化学分子式为HSO₂₄,是一种具有高腐蚀性的强矿物酸。坏水指质量分数大于或等于70%的硫酸溶液。浓硫酸在浓度高时具有强氧化性,这是它与普通硫酸或普通浓硫酸最大的区别之一。同时它还具有脱水性,强氧化性,强腐蚀性,难挥发性,酸性,吸水性等。硫酸危害硫酸具有极高的腐蚀性,特别是高浓度硫酸。高浓度的硫酸不光为强酸性,也具有强烈去水及氧化性质:除了会和肉体里的蛋白质及脂肪发生水解反应并造成严重化学性烧伤之外,它还会与碳水化合物发生高放热性去水反应并将其碳化,造成二级火焰性灼伤,对眼睛及皮肉造成极大伤害。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蒸气或雾可引起结膜炎、结膜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窒息死亡。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致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肾损害、休克等。皮肤灼伤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形成溃疡,愈后癍痕收缩影响功能。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甚至角膜穿孔、全眼炎以至失明。泄露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急救吸入:将患者移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有呼吸道刺激症状者应吸氧。眼睛:张开眼睑用大量清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彻底冲洗。皮肤:立即用大量冷水冲洗(浓硫酸对皮肤腐蚀强烈,实际操作应直接大量冷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以防灼伤皮肤。口服:立即用氧化镁悬浮液、牛奶、豆浆等内服。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若不小心溅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尽量减少浓硫酸在皮肤上停留的时间,就算其溶于水会有热量放出,但是大量事实证明,冲洗时流水会带走热量,产生的热对人体几乎无影响(切记不可用布擦,因为浓硫酸有强脱水性,接触皮肤后会使之炭化,用布会擦就会擦掉皮肤组织)酒精(CHO)₂₆乙醇是一种有机物,俗称酒精,是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它的水溶液具有酒香的气味,并略带刺激。有酒的气味和刺激的辛辣滋味,微甘。主要危害乙醇易燃,具刺激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毒性:低毒,刺激性:慢性影响:在生产中长期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眼、粘膜刺激症状,以及头痛、头晕、疲乏、易激动、震颤、恶心等。长期酗酒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病、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损害、器质性精神病等。防护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较高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必要时,建议佩泄漏: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灭火方法: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防护措施第三节:气割工艺操作规范气焊与气割的操作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并取得操作资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1.2工作时必须按规定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必须戴有色护目镜。1.3搬运氧气瓶、乙炔气瓶时,必须装好防振圈,避免碰撞、振动;使用保管中应避免曝晒和火烤。1.4在焊接作业场地10m距离内,不得有易燃易爆物品。1.5焊割工作前必须检查焊割工具性能是否正常,特别应检查回火防止器、安全阀是否有效。1.6使用氧气时,应站在出气口的侧面,缓慢开启阀门。乙炔瓶必须直立放置,不准卧放。1.7气瓶使用时,氧气瓶与乙炔气瓶之间不应小于5m。 气瓶离作业点距离不得少于l0m,形成三角形状态。1.8在禁火区内进行焊割前,必须经相关部门审批许可后,方可作业。1.9应经常自检所用气瓶上的压力表是否有效,并按规定向计量单位送检,以确保计量准确。1.10氧气瓶及压力表的部位,均不得沾染油脂。1.11氧气表和乙炔表冻结时,不准用火烤或锤打,应使用热水或蒸汽解冻。1.12在容器及舱室内焊割时,要设监护人、通风装置和采取防火措施。停止工作时,应将焊割炬关好,并带出容器。1.13高处作业之前,应先检查作业点下面地面是否符合安全要求,脚手架、桥板是否牢靠。高处作业应扎标准防火安全带,并要注意防止重物和工具下落伤人。1.14气瓶内的气体不能全部用尽,应该留有不小于0.5公斤/立方厘米的余气压力。1.15工作结束后,要认真检查现场,确认安全后方可离开。1.16乙炔瓶、氧气瓶、氢气瓶及易燃物品等严禁同车运输。1.17在气焊与气割过程中必须注意防火、防爆。1.18注意施工区域的环境保护。第四节:职业危害及主要控制措施一、毒物1、毒物的概念物体进入机体,蓄积达一定的量后,与机体组织发生生物化学或生物物理学变化,干扰或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性或永久性的病理状态,甚至危及生命,称该物质为毒物。在生产环境中,毒物常以气体、蒸气、烟尘、雾和粉尘等形式存在,其存在形式主要取决于毒物本身的理化性质、生产工艺、加工过程等。2、工业毒物的物理状态3、毒物的分类毒物的分类方法很多。有的按毒物来源分类,有的按毒物侵入人体的途径分类,有的按毒物作用的靶器官和靶系统分类等。目前最常用的分类是按化学性质和其用途相结合;1)金属和类金属2)刺激性气体3)窒息性气体4)农药5)有机化合物6)高分子化合物 呼吸道   呼吸道是工业生产中毒物进入体内的最重要的途径。凡是以气体、蒸气、雾、烟、粉尘形式存在的毒物,均可经呼吸道侵入体内。通过呼吸道吸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其在空气中的浓度,浓度越高,吸收越快。皮肤吸收毒物经皮肤吸收引起中毒亦比较常见。脂溶性毒物经表皮吸收后,还需有水溶性,才能进一步扩散和吸收,所以水、脂皆溶的物质(如苯胺)易被皮肤吸收。    消化道 毒物经消化道吸收多半是由于个人卫生习惯不良,手沾染的毒物随进食、饮水或吸烟等而进入消化道。进入呼吸道的难溶性毒物被清除后,可经由咽部被咽下而进入消化道。  4、毒物进入人体的方式二、工程技术控制工程技术是控制化学品危害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其目的是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工作场所中化学品的危害或尽可能降低其危害程度,以免危害工人,污染环境。工程控制有以下几种方法:1、替代2、变更工艺3、隔离4、通风第五节:安全防护一、防护器具工程控制措施虽然是减少化学品危害的主要措施,但是为了减少毒性暴露,工人还需从自身进行防护,以作为补救措施。工人本身的控制分两种形式:使用防护器具讲究个人卫生1、呼吸防护用品据统计,职业中毒的95%左右是吸入毒物所致,因此预防尘肺、职业中毒、缺氧窒息的关键是防止毒物从呼吸器官侵入。呼吸防护用品主要分为:过滤式(净化式)隔绝式(供气式)      2、其它个体防护用品为了防止由于化学品的飞溅,以及化学粉尘、烟、雾、蒸气等所导致的眼睛和皮肤伤害,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防护用品或护具。二、作业人员的个人卫生作业人员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是消除和降低化学品危害的一种有效方法。保持个人卫生的基本原则:--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并使用适当的防护用品。--不直接接触能引起过敏的化学品。--工作结束后、饭前、饮水前、吸烟前以及便后要充分洗净身体的暴露部分。--在衣服口袋里不装被污染的东西,如抹布、工具等。--勤剪指甲并保持指甲洁净。--时刻注意防止自我污染,尤其在清洗或更换工作服时更要注意。--防护用品要分放、分洗。--定期检查身体。第六节:化学品事故的应急处理  化学品事故的应急处理过程一般包括报警、紧急疏散、现场急救、溢出或泄漏处理和火灾控制几方面。  事故报警的及时与正确是能否及时实施应急救援的关键。一、报警※报警内容:-----事故时间、地点及单位;-----化学品名称和泄漏量;-----事故性质(外溢、爆炸、火灾);-----危险程度及有无人员伤亡;-----报警人姓名及联系电话;※建立警戒区域  事故发生后,应根据化学品泄漏的扩散情况或火焰辐射热所涉及到的范围建立警戒区,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管制。  应注意以下几点:·警戒区域的边界应设警示标志并有专人警戒。·除消防及应急处理人员,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泄漏溢出的化学品为易燃品时,区域内应严禁火种。二、紧急疏散   迅速将警戒区内与事故应急处理无关的人员撤离,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注意事项:■如事故物质有毒时,需要佩戴个体防护用品;■应向上风方向转移;■明确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不要在低洼处滞留。■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区与着火区。  在事故现场,化学品对人体可能造成的伤害为:中毒、窒息、化学灼伤、烧伤、冻伤等。必须对受伤员人进行紧急救护,减少伤害。  对受到化学伤害的人员进行急救时,几项首先要做的紧急处理是:--置神志不清的病员于侧位,防止气道梗阻,--呼吸困难时给予氧气吸入;--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心脏停止者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挤压。三、现场急救急救处理程序化,可采取如下步骤:先除去伤病员污染衣物------然后冲洗------共性处理-----个性处理------转送医院。处理污染物:  要注意对伤员污染衣物的处理,防止发生继发性损害。四、溢出或泄漏处理  危险化学品的泄漏,容易发生中毒或转化为火灾爆炸事故。因此泄漏处理要及时、得当,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  要成功地控制化学品的泄漏,必须事先进行计划,并且对化学品的化学性质和反应特性有充分的了解。  泄漏事故控制一般分为泄漏源控制和泄漏物处置两部分。1)泄漏源控制--通过关闭有关阀门、停止作业或通过采取改变工   艺流程、物料走副线、局部停车、打循环、减负  荷运行等方法。--容器发生泄漏后,应采取措施修补和堵塞裂口,  制止化学品的进一步泄漏,对整个应急处理是非  常关键的。2)泄漏物处置  泄漏被控制后,要及时将现场泄漏物进行覆盖、收容、稀释、处理使泄漏物得到安全可靠的处置,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  地面上泄漏物处置主要有以下方法:---筑堤堵截或者引流---覆盖---低温冷却---吸收中和---固化法 五、火灾控制  危险化学品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但不同的化学品以及在不同情况下发生火灾时,其扑救方法差异很大,若处置不当,不仅不能有效扑灭火灾,反而会使灾情进一步扩大。  由于化学品本身及其燃烧产物大多具有较强的毒害性和腐蚀性,极易造成人员中毒、灼伤。因此,扑救化学危险品火灾是一项极其重要又非常危险的工作扑救化学品火灾时,应注意以下事项:--灭火人员不应单独灭火;--出口应始终保持清洁和畅通;--要选择正确的灭火剂;--灭火时还应考虑人员的安全。第七节:危险废弃物处理一、定义及特征危险废物是指,在操作、储存、运输、处理和处置不当时会对人体健康或环境带来重大威胁的废物。一般定义:危险废物是指对人类、动植物和环境的现在和将来会构成一定危害的,没有特殊的预防措施不能进行处理或处置的废弃物。危险废弃物的特征表现为: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毒害性、传染性、生物毒性、生物蓄积性、三致性等等注:三致性是指致癌性、致突变性和致畸性23/8/6二、废弃处理简介我国危险废弃物处理联单(五联单)
返回首页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