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稻菽千重浪》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课件(第二单元·第4课)

出处:老师板报网 时间:2023-12-06

《喜看稻菽千重浪》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课件(第二单元·第4课)1

《喜看稻菽千重浪》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课件(第二单元·第4课)2

《喜看稻菽千重浪》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课件(第二单元·第4课)3

《喜看稻菽千重浪》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课件(第二单元·第4课)4

《喜看稻菽千重浪》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课件(第二单元·第4课)5

《喜看稻菽千重浪》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课件(第二单元·第4课)6

《喜看稻菽千重浪》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课件(第二单元·第4课)7

《喜看稻菽千重浪》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课件(第二单元·第4课)8

《喜看稻菽千重浪》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课件(第二单元·第4课)9

《喜看稻菽千重浪》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课件(第二单元·第4课)10

《《喜看稻菽千重浪》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课件(第二单元·第4课)》是由用户上传到老师板报网,本为文库资料,大小为3.62 MB,总共有39页,格式为pptx。授权方式为VIP用户下载,成为老师板报网VIP用户马上下载此课件。文件完整,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 文库资料
  • 39页
  • 3.62 MB
  • VIP模板
  • pptx
  • 数字产品不支持退货
第4课必修上册 | 第二单元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梳理全文内容,理解袁隆平在水稻研究上的贡献及其精神品格。1掌握人物通讯的文体特点,学习以典型事件和细节表现人物的写法。2导入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他创造的物质财富,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无价。而他自己,依旧躬耕于田畴,淡泊于名利,真实于自我。他以一介农夫的姿态,行走在心灵的田野,收获着泥土的芬芳。那里,有着一个民族崛起的最古老密码。——2010年中国首届“心灵富豪榜”颁奖词袁隆平你知道颁奖词中的“他”是谁吗?活动一知人论世识体,阅读铺垫沈英甲,笔名佳英、英佳,吉林辉南人。1983年至2003年先后在外交部《世界知识》杂志和《世界博览》杂志、《科技日报》任记者,期间曾担任多年机动记者,在《科技日报》曾先后任副刊部主任、机动记者部主任,现为高级记者。代表作品有《走进神农架》《采访死亡手记》《生存方式》《前尘》等。作者介绍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公布的一份报告称,世界上36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内战或气候恶劣等原因,面临严重的粮食短缺困境。在发展中国家,有1/5的人无法获得足够的粮食,全世界每年有600万学龄前儿童因饥饿而夭折。在解决粮食紧缺问题的过程中,科技进步无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率先培育成功的增产20%的超级水稻必将造福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也因此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和尊敬。了解背景认识体裁1.概念:人物通讯是以写人物的思想和事迹为主的通讯。2.分类:系统报道某个人物先进事迹的长篇通讯;表现人物片断事迹的人物素描、人物特写、通讯小故事。3.写法:①通过矛盾冲突表现人物的思想境界。②通过人物的行动、对话等表现人物活生生的性格特征。③通过细节描写、心理刻画等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认识体裁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江西德安县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评估机构的一份报告称,作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身价约为1000亿元。对此,他说:“我的主要精力是做研究。只要田里有稻子,从播种到收获,每天都要下田,这是我的本职工作,也是我的追求。用财富衡量科学家价值太低级,太庸俗。”袁隆平“感动中国”颁奖词——袁隆平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袁隆平活动二初读文本,整体把握1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回头。例句:爱国青年毅然放下书本;义无反顾地奔赴抗日救亡前线。2亦步亦趋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都效仿或依从别人,跟着人家行事。例句:中国的改革开放必须走自己的道路,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词语理解3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例句:人要想出彩,要么才干鹤立鸡群,要么灵魂特立独行。词语理解赏析标题请说一说用它们作为标题的好处。答案 ①本文标题采用正副标题的形式。②正标题引用毛泽东《七律·到韶山》的诗句,意思为“高兴地看到大片庄稼如波涛滚滚”,贴合本文主旨,表达了对袁隆平的赞美之情,突出了其在研究、培育杂交水稻方面的卓越成就;所引诗句形象生动,富有诗意,增强了本文的文学性。③副标题交代了本文的主人公及其身份,并表明了文章的体裁为人物通讯。④正副标题的结合使用,使标题所承载的内容更丰富,表达更清晰。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1.《喜看稻菽千重浪》写了哪几件事?(概括事件主要格式:谁在何种情况下如何做某事,结果怎样。)答案 ①2001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②1961年,袁隆平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③1964年,袁隆平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④1992年,袁隆平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⑤1986年以来,袁隆平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作出了突出贡献。⑥袁隆平正在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整体把握2.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样解决的?答案 ①困难:权威论断的否定,认为水稻杂交无优势;有些人的嘲笑——提出杂交水稻课题是对遗传学的无知;有些学者认为杂交制种困难,无法应用于生产。②袁隆平在研究中遇到很多困难,但他并不迷信权威,而是认真分析,勇于创新,大胆试验,用事实证明了他培育杂交水稻的理论设想是科学的,是切实可行的。整体把握请在诵读全文的基础上填出下面结构导图的空缺部分。(示例)创新韧性的研究者心怀天下的寻梦者工作态度道德操守结构导图活动三预习检测1.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且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田埂(gěng)     贬(biǎn)斥 饥馑(jǐn) 颁发B.淤(yū)泥 花蕊(lěi) 山麓(lù) 撼卫C.籼(shān)稻 稻菽(shū) 蕴(yùn)藏 签署D.分蘖(niè) 一蔸(dōu) 掖(yè)着 陨落√B项“蕊”读ruǐ,撼—捍。C项“籼”读xiān。D项“掖”读yē。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在火箭院,记者对这句话的体会 格外深刻。如“火箭人”所说,回首来时路,每一步都刻骨铭心地难忘。B.最终孙权凭借以周瑜为首的主战派的支持力排众议,强行通过了出兵抗曹的决议。C.军令在军人的心中无比神圣,不听到号角就不能擅离职守,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 也在所不惜。D.国家危亡之际,爱国青年毅然放下书本,义无反顾地奔赴抗日救亡前线。√“刻骨铭心”不能和“难忘”搭配。3.下列有关“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水稻的杂交优势利用可以从人工去雄和培育雄性不育系两条途径进行,但难度都 很大。B.人工去雄杂交途径不可能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是因为操作过程效率低,产生的种 子数量极为有限。C.水稻这种“单颖果作物”,利用杂种优势制种困难,因而国内外都没有先例,有 著名学者断言这“不可能”。D.美国的琼斯最早发现水稻雄性不育现象,日本科学家最早开展“雄性不育系”的 研究,然后美国、国际水稻研究所的科学家也开始了研究。√C项说法有误,原文是“还有学者认为,像水稻这样一朵花只结一粒种子的‘单颖果作物’,利用杂种优势必然制种困难,无法应用于生产”。活动四理解袁隆平的精神品质1.人物通讯要深入挖掘新闻事实以表现人物精神风貌,并在其中体现作者的立场和志向,请根据文本填写下面的表格。新闻事实精神风貌作者立场2001年春节后的小雨天,仍在试验田工作①惊疑:中国的稻田里如何走出了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1961年7月,发现天然杂交稻株,确定培育人工杂交水稻的研究方向重视实践,探索规律赞扬他的实践与探索精神1964年7月,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推进杂交水稻培育过程②赞扬他的挑战与创新精神热爱并坚持工作不惧权威,勇于挑战1992年6月,写文章驳斥杂交水稻“三不养”的谬论关注舆论,捍卫真理和农民利益③1986年以来,杂交水稻研究取得一系列成功,影响世界④高度评价其贡献赞扬他实事求是,捍卫真理的态度为国分忧,为国争光1.人物通讯要深入挖掘新闻事实以表现人物精神风貌,并在其中体现作者的立场和志向,请根据文本填写下面的表格。“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几百亩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分析划线词的表达效果。1工作之认真、细心以及他对科学的严谨和一丝不苟。2.作者在文中为了使袁隆平的形象鲜活地“立”在我们面前,采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细腻地再现了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过程中的艰辛以及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说说下列细节描写具有怎样的作用。“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2运用动作、神情与心理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袁隆平发现高产稻穗的惊喜之情。2.作者在文中为了使袁隆平的形象鲜活地“立”在我们面前,采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细腻地再现了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过程中的艰辛以及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说说下列细节描写具有怎样的作用。“他头顶烈日脚踩淤泥弯腰驼背去寻找这种天然雄性不育株,已是第14天了。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株雄花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上,这正是退化了的雄蕊。他马上把这株洞庭早籼天然雄性不育株用布条标记。袁隆平欣喜异常,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终于找到了。”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3动作细节充分表现了袁隆平寻找新品种的艰辛和发现新品种的欣喜。2.作者在文中为了使袁隆平的形象鲜活地“立”在我们面前,采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细腻地再现了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过程中的艰辛以及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说说下列细节描写具有怎样的作用。活动五赏析写作特色1.小标题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分别具体说明。答案 小标题是对每部分内容的概括,突出了袁隆平的精神特点。第一个突出了他敢于挑战难题的勇气和自信;第二个突出了他勇于挑战权威与创新;第三个体现了他捍卫真理,尊重事实;第四个则突出了他的成就影响以及梦想。赏析标题2.作者为什么以“喜看稻菽千重浪”为题?请结合四个小标题作简要分析。答案 ①借用诗句,生动形象,富有神韵和文采。②题目重在描述研究的结果(“喜看”),四个小标题重在揭示“喜看”的原因。③题目中的“喜看”含义丰富:既写出了袁隆平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的心情,也写出了作者及人们看到袁隆平作出巨大贡献的喜悦和激动。④题目中的“稻菽”点明了袁隆平的研究对象。⑤“千重浪”形象地描绘了水稻研究的广阔远景,鼓舞、振奋人心。赏析标题《喜看稻菽千重浪》以记叙为主,适当地插入了议论和抒情,请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言,并分析其作用。答案 (示例)原句:有人说,袁隆平具有敢于挑战的勇气和信心……他根据自己的实践,以科学家的胆识和眼光断定杂交水稻研究具有光辉的前景,他决心义无反顾地坚持研究。作用:这段议论高度赞扬了袁隆平有胆识有眼光、坚持真理的创新精神,表达了对袁隆平的崇敬之情。议论作用本文大体上以第三人称记述,但作者时不时地又以“我”的身份出场,请分析以“我”为叙事视角的好处。答案 这样写更有“在场”感,亲切而真实,也更容易表现出作者的立场和情感态度;而读者则在不知不觉中如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叙述视角活动六总结全文,概括主旨这篇人物通讯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科学家袁隆平重视实践,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宣战,大胆创新的精神,也表现了他引领“绿色革命”的宏愿。文章高度评价了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的重大意义: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了“超级稻”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都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也表达了对袁隆平的崇敬之情。活动七巩固练习,提升能力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中,“眯”“打量”“跨过”“蹲下”“翻看”几个生动形象的动作 突出了袁隆平工作认真、敬业的科学精神。B.文章第一段中对袁隆平的描写,采用了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C.文中对袁隆平的生动形象的描写,表现了他对待科学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D.“泥腿子院士”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位农业科学家注重实践的特点。√文章第一段没有“心理描写”。2.请用简洁的语言给下面的一则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25个字。在2016世界生命科学大会上,袁隆平介绍了正在探索种植的“海水稻”。据了解,青岛市日前成立了“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这是国内首个国家级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袁隆平担任该中心主任和首席科学家。该中心计划在3年时间内,实现海水稻种植亩产突破200公斤的目标。袁隆平说,目前在青岛的“海水稻”实验仍在推进,未来期望能够用更咸更碱的水灌溉。全国有十几亿亩的盐碱地没种庄稼,还有几千万亩的滩涂,海水稻很有发展前途。袁隆平介绍,海水稻推广的关键是要提高其抗盐浓度,在育种方面分两个路线:一个是常规育种,把抗盐的特性转移到高产品种上面来;另一个是分子技术,把抗盐的基因克隆出来转移到高产品种上去。他还认为,分子技术效果更好,但难度较大。答案 (示例)袁隆平种出“海水稻”,计划3年内亩产突破200公斤
返回首页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