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课题2 分子和原子》PPT课件下载

出处:老师板报网 时间:2023-10-19

初三化学《课题2 分子和原子》PPT课件下载1

初三化学《课题2 分子和原子》PPT课件下载2

初三化学《课题2 分子和原子》PPT课件下载3

初三化学《课题2 分子和原子》PPT课件下载4

初三化学《课题2 分子和原子》PPT课件下载5

初三化学《课题2 分子和原子》PPT课件下载6

初三化学《课题2 分子和原子》PPT课件下载7

初三化学《课题2 分子和原子》PPT课件下载8

初三化学《课题2 分子和原子》PPT课件下载9

初三化学《课题2 分子和原子》PPT课件下载10

《初三化学《课题2 分子和原子》PPT课件下载》是由用户上传到老师板报网,本为文库资料,大小为993.5 KB,总共有22页,格式为ppt。授权方式为VIP用户下载,成为老师板报网VIP用户马上下载此课件。文件完整,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 文库资料
  • 22页
  • 993.5 KB
  • VIP模板
  • ppt
  • 数字产品不支持退货
水到哪里去了水到哪里去了??当人漫步在花园里,为什么能闻到在沁当人漫步在花园里,为什么能闻到在沁人肺腑的花香呢?人肺腑的花香呢?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酒精是由酒精分子构成品红是由品红分子构成1、向盛有4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现象结论现象结论2、取少量上述酚酞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漫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3、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mL浓氨水.再将实验2中烧杯内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杯外(如图所示)观察几分钟,有什么现象发生?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烧杯A烧杯B现象解释4、分别向盛有等量冷水和热水的两个小烧杯中同时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发生的现象。现象解释5、取气密性良好的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栓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针筒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现象解释练一练,你会了吗B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的原因是( )A、分子很小   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是可分的试一试,走进生活2、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1)、经过花园会闻到花香;(2)、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体积小100ML;。试一试,经历这些活动3、下瓶装的是空气,上瓶装的是不与空气发生反应的某红棕色气体。当抽走玻璃片后,观察现象。解释当上下两瓶气体颜色一样时分子还在运动吗?想一想下瓶气体逐渐变成红棕色,最终两瓶气体颜色一样分子在不断的运动现象水的蒸发水分解:化学变化水蒸发:物理变化水分子本身没有变水的化学性质也没有变水分子发生了分裂产生了新的分子(氢分子、氧分子)新的分子(氢分子、氧分子)不再保持水的化学性质试一试,走进生活4、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1)、液氢和氢气都能燃烧;(2)、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5﹑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征不一致的选项是()选项操作或现象分子的特性A给篮球充气分子间有间隔B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分子是有质量的C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分子是运动的D水电解可的得到氢气和氧气分子是可以再分的练一练,你会了吗B议一议,你知道吗6、已知“○”、“●”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如图所表示的气体物质中:①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ABCDBCD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你呢?试一试,经历这些活动7、下图是从空气中分离氧气的示意图。请判断该变化是__________变化.并用分子的观点简要解释表示氧气分子表示氮气分子氮气、氧气分离空气液态空气加压降温升温物理读一读,你有哪些收获?8、“用微观的眼光看世界”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和方法。试根据以下材料,结合你学过的知识,简要回答问题:材料一:一滴水里约有15万亿亿个水分子;材料二:大多数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1)材料一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2)材料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3)请谈谈你对“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这句话的认识已知“○”、“●”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如图所表示的气体物质中:①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②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BADC1、以下生活、学习经验,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的是( ) A、打气筒能将气体压缩 B、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C、物体有热障冷缩的现象 D、海绵能吸水看清要求精心操作仔细观察合理解释分子存在特性概念实验
返回首页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