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高一历史第19课教学PPT课件(共21张)

出处:老师板报网 时间:2023-05-08

《辛亥革命》高一历史第19课教学PPT课件(共21张)1

《辛亥革命》高一历史第19课教学PPT课件(共21张)2

《辛亥革命》高一历史第19课教学PPT课件(共21张)3

《辛亥革命》高一历史第19课教学PPT课件(共21张)4

《辛亥革命》高一历史第19课教学PPT课件(共21张)5

《辛亥革命》高一历史第19课教学PPT课件(共21张)6

《辛亥革命》高一历史第19课教学PPT课件(共21张)7

《辛亥革命》高一历史第19课教学PPT课件(共21张)8

《辛亥革命》高一历史第19课教学PPT课件(共21张)9

《辛亥革命》高一历史第19课教学PPT课件(共21张)10

《《辛亥革命》高一历史第19课教学PPT课件(共21张)》是由用户上传到老师板报网,本为文库资料,大小为6.52 MB,总共有21页,格式为pptx。授权方式为VIP用户下载,成为老师板报网VIP用户马上下载此课件。文件完整,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 文库资料
  • 21页
  • 6.52 MB
  • VIP模板
  • pptx
  • 数字产品不支持退货
“武昌起义一举大获成功,很大的一个因素,是革命党人意外地撞上了一个有钱有枪的宝库,喊了一嗓子‘芝麻开门’,门就真的开了。”辛亥年,武昌发生的那点事,是一场意外,意外里的意外。这场意外,毁了一个王朝,像扳道岔一样,把古老的中国,扳到了另一个轨道上。——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19世纪末1912年3月1911年10月10日狭义的辛亥革命广义的辛亥革命第五单元第19课辛亥革命课标: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素养:1)从史料实证角度探究辛亥革命爆发背景,认识辛亥革命发生的必然性和偶然性。2)从时空观念角度梳理武昌起义的过程;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3)从家国情怀角度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结束帝制、走向民主共和的意义,认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艰难曲折。一.为何革命?---辛亥革命的背景庚子之变后的中国,风云际会,出现了革命、改良、朝廷三方格斗角逐的社会政治格局。——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阅读116页子目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思考改良派(立宪派)、朝廷(清政府)、革命派是如何挽救此时社会危机的。时代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严重清末新政前期(1901—1905)清廷以“新政”挽救王朝气数的动机,却换来了推翻王朝以实现改革的结果:新式学堂培养了近代学生,因而造就了成批反封建斗士;新政发展工商,却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军淘汰了旧军,结果却铸成了把枪口指向清王朝的武装力量……——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编练新军教育改革废科举、办学堂、设学制倡导创办工商企业改革官制(外务部等)新政不新民族资本主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革命思想新式知识分子清政府掘墓人新军清廷自掘坟墓清末新政是以自下而上的推动和自上而下的改革双向互动的形式出现的。清政府原想借此实现王朝的自我挽救,但新政非但没有延长它的寿命,从某种意义上说还加速了它的灭亡。——《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一.为何革命?---辛亥革命的背景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和预备立宪进行“自救”宣布预备立宪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请愿运动“皇族内阁”1906年9月1908年8月1911年5月▶清皇族内阁合影(1911年)汉族4人满族9人其中皇族7人首批内阁成员内阁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内阁协理大臣:那桐、徐世昌外务部外务大臣:梁敦彦民政部民政大臣:肃亲王善耆度支部度支大臣:镇国公载泽学部学务大臣:唐景崇陆军部陆军大臣:荫昌海军部海军大臣:贝勒载洵法部司法大臣:绍昌农工商部农工商大臣:贝子加贝勒衔溥伦邮传部邮传大臣:盛宣怀理藩部理藩大臣:宗室寿耆资产阶级立宪派认识到清政府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革命。预备立宪有利于政治的近代化,但是一场骗局,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清末新政后期:预备立宪(1906—1911)一.为何革命?---辛亥革命的背景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和预备立宪进行“自救”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903年,设立商部,奖励工商。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速度为15%。这促使中国资产阶级真正形成一个独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利用商会有组织的参与地方或全国性的经济与政治活动。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组织基础: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兴中会、同盟会)实践基础: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黄花岗起义)革命派一.为何革命?---辛亥革命的背景广州黄花岗起义章炳麟(1869-1936)“公理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章炳麟“要革命的,这时候可以革了,过了这时没有命了!一刻千金,时乎时乎不再来,我亲爱的同胞,快醒!快醒!不要再睡了!”——陈天华“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舒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邹容邹容(1885-1905)思想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一.为何革命?---辛亥革命的背景革命派材料二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材料三文明之福祉,国民平等以享之。当社会改变经济组织,核定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孙中山:1906年《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一.为何革命?---辛亥革命的背景革命派思想纲领:三民主义成为革命的指导纲领材料一我们并不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如果满人始终执迷,仍然要把持政权,制驭汉族,那就汉族一日不死,一日不能坐视的!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种族革命政治革命暴力推翻满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核定地价,涨价归公纲领主张性质方式社会革命四川保路运动爆发后,有人说;“不用掐,不用算,宣统不过二年半。”最不可思议的是,武昌起义发难时,策动革命的指挥者集体缺位(孙中山、宋教仁、黄兴等人都不在武昌),起义完全是革命士兵自行发动,最后却一举告成。按之前的计划,武昌起义本应在10月16日发动,但10月9日,孙武等在汉口租界制造炸弹,不慎爆炸,俄巡捕闻讯赶来,将革命党人的名册等起义文件起获,武昌形势顿时紧张。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使湖北防务空虚一.为何革命?---辛亥革命的背景革命派卖国损民1911年5月9日: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马上又出卖给英、法、德、美4国银行团,英法德美享有筑路、投资优先权,未退还补偿先前投入的民间资本。引发保路运动。清政府急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偶然与必然促成了辛亥革命的爆发【归纳】清政府立宪派革命派背景清末新政”(1901-1905)预备立宪(1906-1911)“皇族内阁”,矛盾激化。前期积极推进立宪运动→后转向革命时代环境(政局):《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严重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组织准备: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及政党的建立(兴中会、中国同盟会)思想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三民主义军事准备:组织多次反清武装起义(如浙皖起义、黄花岗起义)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朝廷(清政府)、立宪派、改良派(立宪派)、是如何挽救此时社会危机的一.为何革命?---辛亥革命的背景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开端)十七省独立(发展)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号中华民国;十七省独立,清王朝土崩瓦解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高潮)1912年2月12宣统帝颁诏退位封建君主制度结束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提出辞职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1913年10月,正式总统1914《中华民国约法》(失败)二.怎样革命?---辛亥革命的经过五色旗时间地点1912年1月1日南京总统孙中山(临时)国号中华民国纪年民国纪年历法公历性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国旗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中华民国国歌》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中华民国国旗,以红黄蓝白黑五色象征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二.怎样革命?---辛亥革命的经过帝国主义的支持对清:逼宫退位对革命派:迫孙让位依托:实权革命派的软弱、缺乏实力立宪派、旧官僚的拥护二.怎样革命?---辛亥革命的经过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南北议和有人说,这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理由彰显了和平让渡(妥协)、民主共和和现代的民族观念,它以最小的代价,和平完成了政权的更迭。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清帝逊位诏书》(1912年)1月1日2月12日2月14日2月15日3月10日3月11日4月孙中山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宣告清王朝结束孙中山提出有条件辞职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在北京举行就职典礼孙中山与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迁往北京三权分立第一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三、四、六章.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第五章.国务员(内阁总理)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责任内阁第二章.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等自由,有请愿、选举被选举等权利。自由平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权在民君权神授专制集权封建等级个人独裁法治人治体现了?否定了?临时约法二.怎样革命?---辛亥革命的经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3内容:①主权在民;②自由平等③三权分立;④责任内阁制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直接),维护共和制度(根本)性质: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民主宪法意义:从法律上否定了君主专制,是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重要里程碑!钦定宪法大纲紧急时,得以诏令限制臣民之自由。人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人治走向法治政治领域近代化二.怎样革命?---辛亥革命的经过①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④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②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中华民族思想解放③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变化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理性化生活文明化历史功绩材料一: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据1912年3月5日《时报》刊载的文章《新陈代谢》剪辫礼仪新式婚俗材料三: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从1912年-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有470多家,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超过了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集》材料二: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一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吴玉章文集》三.革的怎样?--辛亥革命的评价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根深蒂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力量还很薄弱;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民大多仿佛沉睡着,或者只做一些无望的分散的反抗;站在革命运动前列的是一批受过近代教育而没有实力的知识分子。——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未庄的人心日见其安静了。据传来的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阿Q正传》·革命从中,你感受到了革命潜伏着什么危机?这危机导致辛亥革命出现如何结果?其后二年,辛亥革命到来了。我们乡僻地带,交通阻梗,不知秦汉,遑论魏晋,如“革命”这样的名词,从来没听到过;乡间所说的,还是“造反”……---曹聚仁《我与我的世界》民国二年,某地农民家的春联民国之政治,比之满清尤为不及……把持国事者,均系军阀武人,争权夺利,祸国误民,有国家共和之名,无国家共和之实。——《孙中山全集》第七卷局限明显局限性: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普通民众的国民意识尚未觉醒。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有研究者发现,1912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三.革的怎样?--辛亥革命的评价三.革的怎样?--辛亥革命的评价问题思考: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或产生局限性的原因有哪些?材料:“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夫当时代表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者实为袁世凯,其所挟持之势力初非甚强。而革命党人乃不能胜之者,则为当时欲竭力避免国内战争之延长,且尚未能获一有组织、有纪律、能了解本身之职任与目的之政党故也,……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如武人害僚辈,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其致失败,又何待言?”——《孙中山选集》材料:“许多在革命前属于君主立宪派的人,在辛亥时期与革命派合作。事实上,在促使帝制的崩溃中,他们起了重要的作用……如果对立宪派的活动懵然无知,我们对辛亥革命的过程是不能了解的。——《立宪派与辛亥革命派》(1969)序言主观:①革命态度:革命党人一是向反革命势力及帝国主义妥协;二是急于求成。②革命力量:缺乏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坚强的革命政党。③革命认识:革命党人当时没有认清袁世凯的反动本质而拱手将政权交给袁世凯。④革命纲领: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纲领和彻底的土地纲领,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客观:敌对势力过于强大:国内各种反革命势力联合并与帝国主义勾结。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了。你是怎么认识的?请说明理由辛亥革命作为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根本目的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直接目的是要推翻满清政权,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思想解放···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胜利失败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或者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在国家民族命运面前,一大批热血青年选择了义无反顾,为国家为民族献出了自己宝贵的青春。陆皓东:青天白日旗的设计者。1895年筹划广州起义失败而就义,孙中山称他为“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之第一人”,就义时年仅27岁。徐锡麟:1907年发动浙皖起义,失败后惨遭剖腹挖心,殉难时34岁。秋瑾:巾帼英雄,1907年参与领导浙皖起义,就义时32岁。林觉民:“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牺牲时24岁。“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与妻书》至今读来荡气回肠,彭楚藩:武昌前夕被清政府逮捕,英勇就义,时年27岁。正如鲁迅所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当年的那些的革命志士,正直人生年华的最好时光,但他们为国家独立、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勇于牺牲,义无反顾,这不仅是一种高贵的品质更是一个民族的脊梁。家国情怀辛亥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清末新政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预备立宪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建立意义:政治、经济、思想、风俗文化局限性失败原因背景内容认识兴起发展背景爆发结果建立共和政体《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原因清帝退位就任临时大总统课堂小结
返回首页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