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校园暴力PPT课件-加强防范意识·远离校园暴力PPT班会课件

出处:老师板报网 时间:2022-11-25

预防校园暴力PPT课件-加强防范意识·远离校园暴力PPT班会课件1

预防校园暴力PPT课件-加强防范意识·远离校园暴力PPT班会课件2

预防校园暴力PPT课件-加强防范意识·远离校园暴力PPT班会课件3

预防校园暴力PPT课件-加强防范意识·远离校园暴力PPT班会课件4

预防校园暴力PPT课件-加强防范意识·远离校园暴力PPT班会课件5

预防校园暴力PPT课件-加强防范意识·远离校园暴力PPT班会课件6

预防校园暴力PPT课件-加强防范意识·远离校园暴力PPT班会课件7

预防校园暴力PPT课件-加强防范意识·远离校园暴力PPT班会课件8

预防校园暴力PPT课件-加强防范意识·远离校园暴力PPT班会课件9

预防校园暴力PPT课件-加强防范意识·远离校园暴力PPT班会课件10

《预防校园暴力PPT课件-加强防范意识·远离校园暴力PPT班会课件》是由用户上传到老师板报网,本为文库资料,大小为3.57 MB,总共有19页,格式为pptx。授权方式为VIP用户下载,成为老师板报网VIP用户马上下载此课件。文件完整,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 文库资料
  • 19页
  • 3.57 MB
  • VIP模板
  • pptx
  • 数字产品不支持退货
加强防范意识远离校园暴力Strengthenawarenessofpreventionfromcampusviolence前言近年来,发生在我国中小学的校园暴力事件以及恶性案件呈上升趋势,中小学的校园暴力让老师和家长头痛,使很多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极大伤害,危害性极大,让本该是一方净土、文明殿堂的校园,变成了危险地带。对社会、家庭、学校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导致中小学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往往与学生自身的心理健康及家庭、学校、社会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了预防和减少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应紧密配合,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积极的预防,从而为广大中小学生创建一个和谐、安宁的校园环境。接下来我会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学习校园暴力的防范。目录CONCENT校园暴力的涵义、种类及巨大的危害01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02校园暴力的预防及处理方法0301校园暴力的涵义、种类及巨大的危害01、校园暴力的定义及种类02、家长对校园暴力的声音03、校园暴力对施暴者产生的危害04、校园暴力对受害者产生的危害校园暴力的定义今天我们所讲的校园暴力,特指发生在学校校园内、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学校的教育活动中,由老师、学生或校外人员,蓄意滥用语言、躯体力量、网络、器械等,针对师生的生理、心理、名誉、权利、财产等实施的达到某种程度的侵害行为,都算作校园暴力。打架斗殴打架斗殴是校园里最常见的暴力行为,通常是一些品德较差的大学生,自以为有力气,就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来殴打校内外的学生。除此之外,还有这伙中学生与另一伙中学生相互殴斗的现象,也称为学生打群架。校园抢劫这是近几年来发生的比较普遍且严重的校园暴力现象,往往发生在中小学校门口或附近地区,大年龄的中学生向低幼学生强索钱财,以暴力相威胁,逼迫低年龄学生交出零用钱或学习用品等,并不准他们告诉学校和家长。校园性侵犯此类暴力一般多发于团伙,表现为对女学生的性方面的侮辱。校园黑社会校园暴力越来越集体化,而更多地带有黑社会性质。如帮派、收取保护费等等具有组织形式的校园暴力。01.校园暴力的定义及种类02.家长对校园暴力的声音在校园暴力中任何形式的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因为校园暴力不但对“受害者”造成伤害外,而且对“施暴者”和“旁观者”同样造成伤害。“施暴者”由于长期欺负别人,内心得到极大满足,以自我中心,对学生缺少同情心,而“旁观者”会因为帮不到受害者而感到内疚、不安,甚至惶恐。校园暴力对受害者的伤害也不可小视,受欺凌的学生通常在身体上和心灵上受到双重创伤,并且容易留下阴影长期难以平复。同时校园暴力也会影响到学校的整体纪律和风气。所以,学校须正视并加以制止和预防欺凌事件的发生。并且学生和家长的努力也非常重要的。一位学生家长说,他的女儿在上初中,女儿足球踢得比较好,一次体育老师在其他四位学生面前表扬了女儿,不料老师的表扬却给女儿带来了祸害,其他四位学生在老师离开后,把女儿痛打了一顿。一位学生家长气愤地说,自己上初中的儿子从来不抽烟,可是他竟发现儿子经常偷拿他的烟,经询问,儿子竟哭着说是给“校霸”上的供……一位家长很无奈地说,他正上五年级的儿子和学生一语不和,竟被对方一拳打破鼻子。有一位母亲说她的孩子不敢去上学,因为在校门口经常有人向他诈钱。我想用不着多举例了,校园暴力这个毒瘤的确在给学生、学校和社会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给施暴者和受害者都带来了巨大的伤害:校园暴力在很多受害者的心里都留下很深的烙印。但是,这种不良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受害者,也使施暴者的心灵成长和社会前途中增添了大量的阻力。03.校园暴力对施暴者产生的危害01走上犯罪道路那些常在中小学打架,特别是加入到暴力帮派的学生。很多都走上犯罪道路。02社会遗弃很难获得社会(主要是学校和家庭)的认可,社会归属感长期得不到满足,最后仇恨社会,危害社会,最终被社会遗弃。03“捷径”意识喜欢畸形发展道路,做人不会脚踏实地,难以感受到小成功的激励。最后养成好逸恶劳的恶习。04.校园暴力对受害者产生的危害01身体的伤害肉体损伤或者残疾、甚至付出宝贵的生命。02心理的伤害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缺乏信心和勇气、产生自卑逃避的负面心理。03心灵的阴影痛苦。心灵的阴影和伤害。可能一辈子也挥之不去!02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01、社会上暴力文化的误导02、不幸的家庭是校园暴力产生的根源03、老师的“暴力”与“冷暴力”也是校园暴力产生的土壤04、学生自身的原因。01.社会上暴力文化的误导为了追求商业利润,一些无良的书商,把漫画的暴力图书一本本塞给孩子们;一些无知的影视制片人,把神化了的暴力英雄包装成偶像一个个贩卖给孩子们;一些无耻的游戏开发商,把虚拟了的血腥暴力制成游戏碟一张张推销给孩子们。现在的孩子,看到了太多的枪杀、武打的暴力场面,而当看得太多时,神经就麻木了,再血腥的场面也会习以为常。未成年人正处于发育阶段,心理、生理尚未完全成熟,社会经验少,缺乏对复杂事物的判断能力。他们对部分影视作品或书籍中所宣扬的江湖义气、以暴制暴和暴力英雄不能正确认识,而是错误地认为,暴力英雄是无所不能的,江湖义气是可歌可泣的,黑帮英雄才是社会的强者。所以他们往往先好奇,再崇拜,然后去模仿。一时间,校园暴力行为剧增。据一些省、市未成年犯管教所反映,少年犯中有70%以上受到过不良文化的影响;暴力型和奸淫型少年犯中,90%以上看过凶杀、暴力、淫秽录像和黄色书刊。02.不幸的家庭是校园暴力产生的根源校园暴力的施暴者大多生活在不幸的家庭。他们大多受到极度贫困、父母离异甚至家庭暴力等负面的刺激。家庭生活的不和谐很容易使孩子感到缺少关爱和安全感,从而形成“攻击性人格”。为此,他们往往采用暴力去欺凌弱小,一方面释放压抑,获取一种心理上的平衡,另一方面还可借此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可见,缺乏关爱、缺少管教是这些孩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根本原因。03.老师的“暴力”与“冷暴力”也是校园暴力产生的土壤在学校里老师体罚学生,不论出于什么目的带来的负面影响都是严重的。老师施暴在前,学生想要对抗在后,这也是“榜样的力量”吧!而现在老师对学生体罚的事件,虽还是时有发生,但已大大减少,这正是教师观念进步的体现。但是校园“冷暴力”却常常被忽略。校园“冷暴力”是指在教育过程中,老师对“问题学生”采取不理睬、疏远、隔离及在语言上进行讽刺等行为。这些看来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举动,但其杀伤力更大。老师如果对向个性较强的孩子采取“冷暴力”的话,将会极大地伤害孩子的自信和自尊,轻则导致他们厌学,重则造成自闭的后果,还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极易成为校园暴力的施暴者。04.学生自身的原因。有记者采访直接间接接触过校园暴力的人。令人遗憾的是,被采访的人当中绝大多数发出这样的议论:“遇到这种事儿,给施暴者一点儿钱就是,犯不着挨顿打。”“对这种人,咱惹不起躲得起,少理他们那一套就是。”“像他们这种‘大错没有,小错不断,气死公安,恼死法院’的人,你反抗又能怎样?弄不好还会越陷越深。”忍气吞声,助长施暴者的气焰“他们能抱成团儿,我们为什么不能?”“他找人打我,我也找人打他,看谁能打过谁。”“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迟早我会让他在我手里栽跟头!”这种以暴制暴的心理,在不少受过校园暴力伤害的学生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尤其是那些长期忍气吞声的学生,这种心理更加明显。以暴制暴,制造新的校园暴力。03校园暴力的预防及处理方法01、净化暴力文化市场02、营造良好家庭环境,远离家庭暴力的发生03、加强师德建设,消除校园“冷暴力”04、加强青少年自身约束力及自我保护意识01.净化暴力文化市场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往往与社会环境、不良风气的影响有着直接关系。一方面,社会各方面要花大力气,治理整顿不良社会风气,改善治安环境,特别是要预防发生在中小学校的抢劫、绑架等严重暴力案件的发生;另一方面,要限制或禁止媒介对暴力文化的不当传播(如暴力影片、暴力玩具、网络暴力游戏、口袋书等),以最大限度地净化文化市场。净化暴力文化市场02.营造良好家庭环境,远离家庭暴力的发生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家庭具有教育子女的职能。家庭教育对子女思想品质、性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按照我国《婚姻法》的规定,“保护和教育未成年子女”,既是父母的权利,又是父母的义务,并且设定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的虐待、遗弃等条款,严格禁止亲权的滥用。一方面,夫妻双方应避免因家庭琐事引发家庭暴力,使子女受到影响或伤害;另一方面,在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上,要避免“棒子头上出孝子”、“不打不成材”现象的发生。目前,有许多未成年子女情感发育严重不足,身上普遍出现了冷漠、孤僻、暴燥等情感特征,这与子女在家庭受到暴力伤害等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03.加强师德建设,消除校园“冷暴力”目前,法律法规在对待老师的“冷暴力”上还显得相当苍白,但教育行政部门早已关注校园“冷暴力”问题了。各地学校也从加强师德建设入手,尽力消除校园“冷暴力”。对学生多一份理解,少一点苛责;多一份信心,少一点失望;多一份亲切,少一点冷漠,为学生创设一个平等和谐的学习和发展的空间。这些做法无疑将会对消除校园“冷暴力”起到积极的作用。04.加强青少年自身约束力及自我保护意识对于施暴者:这样的学生要悬崖勒马,要不断提高法律意识,要弄明白那些行为违法,那些行为犯罪,不要等真正的犯罪后,再痛哭流涕,那个时候,眼泪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同时,要加强行为规范的养成训练,做一个文明的学生。最后,要加强心理调节,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三思而后行,比如和别人吵架了,我们要退一步,明天再和他谈,因为到了明天火气消了,彼此交流也比较顺畅,也就避免了暴力事件的发生。  这里我想对老师们说几句,对于这样的孩子,他们自控能力不强,容易冲动,道德体验不足,如果自尊心过强,身强力壮,就可能打架。出现这种情况,简单的批评和惩罚作用是不大的,不合适的惩罚还会把孩子推向深渊。  要让他们承担责任。道歉,处罚,对损失负责。靠自己的行动来补偿损失。为他们规划,寻找更有利的发展方式和回报渠道。同时,在心理老师的帮助下,纠正不良习惯和不良认识,培养更好的行为模式。对于受害者:学生们,我告诉大家,我们的社会是一个法制的社会,我们的学校是一个神圣的殿堂,出现任何问题我们一定要及时的与家长、老师和学校沟通,如果这些都不能沟通,我们还可以诉诸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绝对不能产生以暴制暴的想法,这种想法不会解决任何问题!请学生们切记!再有,学生们是未成年人,在遭遇校园暴力的时候,不提倡你们挺身而出,见义勇为,你们用特殊的方式一样可以打击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那就是在你的身上或者在你的身边发生类似情况首先不要慌张,不要害怕,要保护好自己不受肉体上的侵害,巧妙周旋,脱离险境,然后,及时的向学校的老师、家长等成年人报告或者拨打110求助,一定要说清人物的外观特征和地点!通过这些方式我们一样可以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使这些犯罪分子没有藏身之地、没有可乘之机。只有这样学生们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创造一个安定团结的学习环境,使我们健康快乐的成长!祝领导、老师们工作顺利、阖家欢乐!祝学生们学习进步!健康快乐!谢谢大家!
返回首页
X